剑来·第三辑(15-21册)_第一章 得宝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一章 得宝 (第6/14页)

择跟随狄元封,而是跟上那个黄师,高呼“等我”,飞奔过去。
  很快,四人身后那座小道观就轰然倒塌,尘土飞扬,遮天蔽日。
  陈平安没有像三人那般着急下山寻宝,而是开始拾取其余三人都不愿多拿的物件。例如那些过于沉重且占地盘的碧绿琉璃瓦,还有那些凝聚了浓郁水运的青砖。
  除了身上斜挎的包裹,陈平安还有方寸物与咫尺物。
  刚好先前在春露圃老槐街开设的蚍蜉铺子里已腾出了许多位置。
  但是陈平安真正想要收集的,却是被黄师一拳打烂的那尊神像的碎木。
  在道观废墟之中,陈平安的取物动作不急不缓。
  一片片流光溢彩的碧绿琉璃瓦,被率先收入咫尺物当中,与此同时,不断出手轻轻将道观废墟杂物丢到广场之上,仔细拣选那些神像碎木,一边寻找碎木,一边装载碧绿琉璃瓦。相传白帝城那座琉璃阁,有秘制碧瓦琉璃,层层叠叠铺盖在屋脊之上,有“琉璃阁上瓦万片,映彻云海如碧波”的美誉。
  陈平安收拢了所有神像碎木之后,还装了一百二十片碧绿琉璃瓦,心思就有些古怪起来了。
  一来抬头一看,好似道观废墟被自己挪了一个位置,从原先遗址搬去了白玉广场上;再者那些蕴藉丝丝缕缕水运而非寻常灵气的青砖,让陈平安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。
  要想收集全道观屋顶碧绿琉璃瓦和地上青砖,恐怕陈平安就算再多出几件咫尺物都办不到。不过对此,陈平安没有半点纠结。只是咫尺物当中摆放着一些半点不值钱的老物件,和蕴藉一丝丝水运精华的青砖,或是接下来要去的那些殿阁楼台中的其他机缘宝物相比,天壤之别。
  陈平安蹲在原地,双手笼袖。
  他仰起头,伸手摸了摸下巴上的胡楂,站起身,又尽量多搬了些青砖和碧绿琉璃瓦。咫尺物当中的旧物则一件没丢。
  最后陈平安又点燃三炷香,插在道观遗址的两块青砖缝隙当中。等到燃烧殆尽之后,他轻轻吹了一口气,将些许灰烬吹散。
  陈平安挖取青砖,都是整齐一排一起下手,没有东一块西一块,而且抹掉了地面上的挖掘痕迹。
  最后连方寸物都没有放过,与咫尺物一起装了三十多块青砖。
  想了想,陈平安往自己斜挎包裹里,又装了一块青砖和两片碧绿琉璃瓦,沉甸甸的,让人觉得挺踏实。于是他又往包裹里塞了两块青砖,这才下山去。
  他要去看看那个心肠最软的孙道人。不出意外的话,等这个孙道人再找到一件让黄师都要垂涎的重宝的时候,也就是他身死道消的时刻了。
  而这个孙道人在向黄师高呼“等我”之前,其实以心声告诉了陈平安一句话:“千万小心那个秦巨源,道友最好别再出现了,趁此机会,捡了宝物就跑,越远越好,命比钱值钱!”
  陈平安觉得就凭这番话,就该让孙道人少去一个意外。
  这趟访山寻宝,得宝之丰,已经远远超乎陈平安的想象,做梦都能笑醒的那种。所以接下来,便是一场山水游历了。
  若是再偶有所得,更好;若是再无半点收获,也不差。
  不过孙道人那串宝塔铃无缘无故粉碎炸裂,确实很奇怪。
  只是相较于这座洞府的处处古怪,好像又有些见怪不怪了。
  哪怕陈平安方才又点燃了一张阳气挑灯符,依旧是天地清明的迹象,毫无污秽煞气。
  陈平安这就没辙了。
  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。许多天灾人祸,其实就只是人祸。
  陈平安绕过白玉广场上堆积成山的道观废墟,他先前翻翻检检,心细如发,手法巧妙,不会错过什么。真要错过了,更无须多想。
  陈平安站在台阶之巅,举目望去。终于来了第二拨人。
  相比第一拨人的鬼鬼祟祟,这伙人可就要大摇大摆得多了。
  是那个北亭国小侯爷詹晴,和芙蕖国人氏的水龙宗嫡传女修白璧。
  陈平安往自己身上张贴了一张驮碑符,一路往下,掠如飞鸟。
  孙道人跟着黄师一路寻宝,颇有收获。
  两人还算默契,分头行事,却不至于拉开距离。孙道人是害怕离得黄师太远,万一遇上险境,仅凭自己那点微薄道行,无法脱困;黄师则是不愿这个主动送上门的高瘦道人,得了重宝便开溜。
  一座二层楼阁内,其余众多藏书都已化作灰烬,孙道人找到了一部无法打开翻阅的道书秘籍。秘籍依旧散发五彩流光,哪怕被道袍裹缠,依旧宝光流溢。而秘籍上那些个金字古篆,孙道人竟是一个都认不出。没法子,唯有传承有序的宗字头谱牒仙师,才有资格接触到那些失传已久的远古篆书籀文。
  和黄师碰头后,孙道人便有些尴尬,宝贝太好,也是麻烦。
  黄师笑了笑,假装视而不见。
  孙道人问道:“黄兄弟可有福缘入手?”
  黄师点了点头:“还好。”
  两人再次分开,各自寻求其他天材地宝、仙家器物。
  黄师更晚挪步,瞥了眼孙道人的背影,笑意更浓。
  黄师先前在一座凉亭见到了两具对坐手谈的枯死骸骨,石桌上刻画有棋盘,棋局纵横,仅有十七道,棋盘上双方已对弈至收官阶段,黄师对于弈棋一道毫无兴趣,只不过是看棋局上摆放了那么多颗棋子,也知道双方当年距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