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后洗白手札_第44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44节 (第1/2页)

……
  宴席散去,江行独自一人出了宁国公府。
  刚出府门,便在苏府门前右边那只的石狮子旁看到一个娇小的身影。
  他提步走过去,嘴角不自觉带了笑。
  姜宜仍是作书童打扮,她看着江行一步步走过来,然后停在了她的面前。
  她皱了皱鼻子,闻到了他身上的酒气,佯作凶巴巴的样子问他:“你又喝酒了?”
  江行道:“一点点。”
  姜宜好不情愿的样子:“那勉强原谅你吧。”
  江行心里好笑,他问:“等多久了?”
  姜宜仰头看着他答:“不久。”也就小半个时辰吧。
  江行微微笑了下,忽然伸手揉了揉她的脑袋。
  姜宜不明所以,抬头看他:“嗯?”
  江行转而替她顺了顺头发,淡淡道:“无甚,只是忽然发现你很可爱。”
  比那美人蛇似的女郎可爱多了。
  姜宜笑弯了眼:“你才知道啊?”
  江行看她笑得灿烂,一颗心柔软得一塌糊涂。
  他抬手又摸了摸她的脑袋,道:“走吧。”
  “嗯。”姜宜跟上他的脚步,一同离去。
  未出几步,江行回头看了一眼巍巍然的宁国公府,那府邸在夜色里如同张着血盆大口、露出獠牙的巨兽,眼见着便要将他吞噬。
  江行想到他明日上朝之时要呈上去的检举信,仿佛已经能预见到明日朝堂上的风起云涌。
  而他将站在风口浪尖上。
  走了片刻,出了兴宁坊,江行偏头问那小姑娘:“若有一日我在京城待不下去了,你将如何?”
  姜宜抬头,笑得好似没心没肺:“你去哪我便去哪,四海为家都行。”
  转而又添了句:“你可不能丢下我。”
  那头静默半晌,好半天才听得一句应――
  “好。”
  第54章 此般福气
  紫宸殿上,一身明黄色龙袍的嘉元帝正翻阅着厚厚一摞奏折。殿内, 着各色官袍的文武百官举着牙牌, 屏息静待皇帝示下。
  倏地,嘉元帝气得扔了手上的折子,直直地砸在太子身上。
  “你好大的胆子!”
  太子踉跄着跪了下去。
  嘉元帝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:“逆子!朕让你做今科考官, 是让你好生学点东西, 你倒好, 以权谋私, 给人放水不说还把题泄了!”
  太子跪伏在地,大气不敢出。心里却盘算琢磨这折子到底是谁上的, 敢公然与他太子为敌?
  他看着他身侧的那封奏折, 想伸手去捡,不料有宦官抢先将之拾了起来, 呈了回去。
  太子气闷, 他抬头狡辩了句:“父皇可莫要轻信小人谗言, 儿臣的清白竟比不上这居心叵测之人虚虚实实几句的构陷之语?父皇把那小人叫出来,儿臣与之当堂对质。”
  嘉元帝冷笑一声。
  长本事了, 想套他的话?不知悔改!
  这折子是和那张寅同科的状元江行上的, 一同科考, 如今又同在翰林院, 张寅私下有什么一举一动, 江行窥得一两分再正常不过。况且他出身寒门, 与朝廷几派毫无牵扯, 他犯得着挖空心思构陷太子吗?
  嘉元帝冷声道:“这几日你不用上朝了, 给朕留在东宫里好好反省反省。莫要再动些歪心思了。”
  这算是禁足了。太子急了眼:“父皇……”
  嘉元帝凉凉地瞥他一眼。
  他真正气的根本不是太子参与科举舞弊,问题在于舞弊之人张寅乃幽州刺史张狄的嫡子。
  张狄自开国起便在幽州扎了根,这些年来已成气候,偏偏他戍边有功,哪怕是作为皇帝也找不到由头把他连根拔起。长此以往,张狄势头越盛,越发成为嘉元帝的眼中钉、肉中刺。
  今科进士分配,按制那张寅只能先去地方历练几年再归京,可不料张狄修书一封,请求嘉元帝将其留在京城,说是“磋磨磋磨他的性子”。
  嘉元帝想了想,觉得留下个嫡子在京中算是做了质子,有利无弊。
  可谁想到这厮竟和太子勾搭上了?
  拥兵自重的地方大员和徒有野心的太子……呵!好大的胆子。
  龙座之上,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