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32节 (第2/3页)
有什么不妥,谁能保他护他。 没想到自己准备的倒是提前派上用场了。 许强虽然同意去上海,但也不是现在。首先现在正是快要八月的时候,队上就要种黄豆了,这种时候工分都比平时高,自然不能错过。 再来嘛,他也不好去啊,这年头可不是说走就走的时候,去哪都要介绍信啊证明啊什么的。他是司机没错,但他们纺织厂的生意目前只要去周边几个省,上海这么远的地方他不可能开着车就过去了。 不走厂里的路子那就要在队里开证明,这又涉及到跟厂里请假,还要跟许有根解释为什么要跑这么远的地方。他虽然跟许有根熟,但这种事人家也不会冒着风险给他开介绍信,只能等待合适的时机。 种完黄豆没两天,还没等许强想出好借口,队里又来人了。还是许有根接回来的,这次来的是三个人。 与上次沈建江他们来时的待遇截然不同,这三个人是系着大红花到的,许有根还专门让队员们把手上的活停一停过来欢迎。 “主席说,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,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,知识青年……”许有根把他在县里记住的话说了一遍,看到队员们没有反应,又用自己的话说:“总之,这些知青同志是来和我们一起搞建设的。” “建设什么?什么是建设?”有人纳闷的问。 许有根也不大清楚,他估摸着这应该是种地的意思。 “那是来和我们一起种地啦?” “前段时间不是来了几个,怎么又来了。” “这次来的可都是年轻人。” “就是太年轻了,那姑娘才多大,能干什么活。”这人说的是三个人中唯一的那个女同志王曼婷。 “不会还要分粮食吧。” 最后一个人的猜测引起了所有队员的注意,上次来的那几个老头老太太就是分队里的粮食的,虽说他们也干活但这么大年纪能干多少活啊,队里的人总觉得很吃亏,谁知这次又来了几个。 “安静,安静,听我说,几位知青同志跟那几个下放的坏分子可不一样,是城里来的好同志。现在队里也没有空余的房间给他们住,要盖新的,这几位知青只能住在大家伙家里,有没有愿意的?”许有根询问。 “住在家里岂不是要吃自家粮食?” “哪来那么多粮食给他们吃,我家可不愿意。” 许有根听到这些议论才想起自己忘了一件大事。 “不用你们出粮食,知青每个月有25斤的补贴粮,不用吃你们家的粮食。” “25斤,那我愿意,住到我家。” 这下大家都愿意了,25斤粮食可不算少,掺上野菜一天能吃一斤多,这些城里来的看着就不像能吃的,到最后还是吃到自家肚子里。能吃也不怕,反正是在一个桌上吃饭,谁吃得快谁就能吃得多。 “住在我家,我家宽敞。” “你家宽敞个屁,人都没处睡了,把人带回去挂墙上啊。” “你家大,你家那黑窟窿,老鼠都乱窜。” “谁家没有耗子啊,逮到还是一顿肉呢!” 几个知青在一边听着脸色越来越不好,许有根见越说越不象话了,连忙打断:“补贴只有三个月,后来就没了,知青们也是跟着一起赚工分。” 那也没关系,房子大概一个月才能盖好,到时粮食早吃到嘴里了。 “行了,这可不是谁家都能去的,许大力家的,你家人这么多还能有地方给人啊。” “队长,这你别管,再挤我都能空出张床来,别说一个了,三个全来都能住得下。” 许有根懒得理她,要住就找宽敞的人家住,否则他就怎么没领到自己家呢,还不是他家里太挤,三个儿子那么多孙子孙女是真一点空地方都没有。 经过商量讨论,两个男知青就分别住在队里两户劳力多粮食不够吃的人家里。还有一个女知青倒是不好处理,毕竟是女的,住到家里有未婚男青年的人家里说出去不太好听,又不是只住一天两天。 许有根四处看看,看到了在一旁围观的许奶奶她们,顿时心里有了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