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三阶段的终篇 (第3/7页)
耐心为他讲解。 林知夏说,她想做一个人形机器人,先用solidworks画出模型图,adams做动力学分析,altium designer预设pcb电路图,最好再安装一个摄像头和声音收发器,再用pattern recognition算法分析视频图像,用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算法分析token……总之,她和江逾白的机器人,必须学会躲避障碍物,实现简单的语音回复。 林知夏越说越兴奋,几乎停不下来。 江逾白保持理智,冷静地问道:“你提到了摄像头、传感器、声音收发器,各种硬件和软件设备加在一起,大约多少钱?你的奖学金够用吗?” 林知夏眨了眨眼睛。 她稍微算了一下开销,顿时讲不出话了。 她理想中的机器人,就是一个烧钱的无底洞。 林知夏一言不发,江逾白追问道:“大约多少钱?” 林知夏反问:“江逾白,你挣过奖学金吗?” 初中三年,江逾白在省立一中也挣过奖学金。 江逾白清楚地记得,他挣了700元人民币。 他的妈妈说:“700块,可以买很多东西呢。” 他的爸爸说:“不错,700元不少了。” 只有他的叔叔讲了实话:“小江,你很优秀,不愧是你爸爸妈妈的儿子。不过,你爸爸妈妈一分钟都不止赚700。” 江逾白并不气馁。他知道,等他长大了,他也能日进斗金,达到父母的高度。于是,他分外坦然:“我挣了700块。” 林知夏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我们做一个朴素的机器人,不做花里胡哨的。” 江逾白竟然说:“我想要花里胡哨的。” 林知夏若有所思。 江逾白详细地描述道:“我希望那个机器人能说话、做手势、躲避障碍物。” 林知夏双手扒住木箱,江逾白和她商量道:“你可以把我当作你的合伙人。你是技术入股,我是资金入股,我们都是机器人公司的股东。” 林知夏接受了他的提议。但她面露迟疑之色:“可能要几万元人民币……” 江逾白差点说出一句:只要几万就够了? 他斟酌片刻,改口道:“可以,我相信你的规划。” 林知夏打起精神,投入到机器人的制作大业中。她搬来一把椅子,放在书桌之前,让江逾白坐在她的身边。 然后,她在电脑上打开word文档:“江逾白,我们先从‘需求设计’开始,我要记录机器人的功能,再把文档发到你的电子邮箱。” 江逾白双手搭上键盘。他敲出一行字——林知夏和江逾白共同制作的机器人。 林知夏点头,赞许地说:“嗯,它是我们友谊的见证。” 江逾白看着屏幕,轻轻地笑了笑:“你给它起个名字。” 林知夏一口气报出一连串:“夏白,知逾,林江,草莓荔枝……我今天刚发现你喜欢吃荔枝。” 江逾白只说:“草莓荔枝这名字,不够庄重。” 林知夏做出裁决:“林江,叫它林江,有名有姓。” 江逾白用黑色加粗字体,标出机器人的大名——林江。 卧室的窗户开得很大,夏风穿透纱窗,气流温暖又绵长。墙壁倒影着晃动的树影,蝉鸣声声不歇,风扇立在江逾白的背后,为他带来特别的凉意——这与他家里的中央空调不同。或许是他的心理作用,他总觉得林知夏的卧室里暗藏着草莓的清甜香气。 室内的氛围十分轻松,江逾白和林知夏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机器人的具体功能。经过一番热烈而详细的探讨,江逾白定下十四个目标,林知夏为每一个目标标注了需要用到的软件和硬件。 林知夏的心情非常好。 窗外的蓝天白云,就是她的内心写照。她仿佛飘在云上,漫步空中,徜徉于自由自在的空间里。 * 中午十二点,林知夏的妈妈做好了午饭。 妈妈站在客厅,喊道:“夏夏,吃饭了,你和你朋友在忙什么,肚子饿不饿?” 林知夏刚好打印了一份机器人的需求文档。她把纸质文档交到妈妈的手中:“妈妈,我和江逾白打算做一个机器人。我们一直在商量机器人的功能细节。” 妈妈扫眼一看,便说:“夏夏的朋友,都是最聪明的孩子。” 纸质文档被妈妈放在餐桌上,妈妈转头告诉林知夏:“我想起来了,你爸爸和我说过江逾白。” “说了什么?”林知夏刨根究底地问道。 妈妈提醒她:“家长会的秘书……这件事,你爸爸跟你讲过吗?” 林知夏知道妈妈说的“家长会的秘书事件”。 每一次学校召开家长会,林知夏的爸爸都会主动出席。按照学校的规定,家长应该坐在自己孩子的位置上。按理说,林知夏和江逾白是同桌,他们双方的父母早该见面了。然而,林知夏的爸爸从没见过江逾白的父母,他只见过江逾白妈妈的秘书的秘书。 没错,江逾白妈妈的秘书也有一个秘书。 江逾白妈妈的秘书的秘书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姑娘——这位姑娘代表江逾白的家长,参加了好几次家长会。她和各科老师交流,用录音笔录下所有老师的话,这一切都让林知夏的爸爸印象深刻。 林知夏正在想爸爸,爸爸就走进了家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