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百三十六章 后备兵员 (第1/2页)
所以当初让关羽问策于卒,一问三不知。 后来还不是李孟羲主动下场去引导,后来再由关羽慢慢有意的去问普通士卒关于战阵的见解,士兵们一开始也怯于到关羽跟前讲述,但是也有胆大一些的人,主动去说对军阵的看法。 再加上士卒能提出建言,只要建议有用,就能有赏,多几斤粮食,甚至是酒肉。 在此激赏之策下,关羽部慢慢的,士卒参与训练的风气蔚然成风。 众人之智,必胜于一人之智。 因为士卒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出来,关羽再练兵,轻松多了,简直事半功倍。 李孟羲要让士卒们有啥想法和意见大胆提,一开始,士卒们肯定还是应者聊聊,这时,就可以按当时和关羽一起练兵时用的方法,一开始,先激赏,等意识培养起来了,就不用激赏了。 不同关羽问策于卒,让士兵们动脑筋去想改进战阵的建议,需要动脑,费力耗神,若是无有激赏,士卒们怎么可能白费力气,白白建设军队?得了吧。 封建时代的军队,哪里能有这样的觉悟。 而李孟羲准备实行的,培养士卒向上反馈意见的习惯,最初可以激赏,然后不必了。 因为提事关士兵自己的切身利益,不用鼓励,士兵们就会踊跃的提出意见。 关于伤残抚恤相关事宜,终于是谈完的,李孟羲盘腿坐着许久,站起来腿都麻了。 众人在道旁找了个地儿停下来商谈,也不知谈了有多久,反正时间不短,李孟羲脖子都有些酸了。 等谈完,长长的行军队伍,已经彻底看不见队尾了。 也就是说,李孟羲关羽还有刘备,军医田卜,还有一同跟来的李孟羲麾下的两个传令兵,王林王礼伯侄俩,这一伙人,此时落在大军行军队伍很后边。 其实这会儿,义军出于群龙无首的状态,真有敌军大队人马杀来,就战兵营那几个百夫长,能抵挡一阵已经不错了。 但就这么不到一个时辰,哨骑散出去几十里地,没有敌情传回,敌军也不太可能突然冒出来。 众人催马急追,终于在一刻钟后,追上了大军后队。 后队就是拖拖拉拉的辎重队,辎重队那些拉辎重的车走的很慢,老黄牛能走多慢,辎重车队走的只有更慢。 众人一直追到中军,也就是行军队伍正中,而后三下分别。 关羽要回去前锋,继续领着前锋战兵练奔袭之法去了,刘备得照应中军,李孟羲去后军辎重队,也要把刚才细谈的诸事整理好,想办法记下来。 大道上,数骑分开,背向而驰。 李孟羲坐在传令兵的马上,就要回辎重营去,刚回赶没多大一回,李孟羲听到身后有马蹄声接近。 回往去,一骑追来,瘦马之上,身着绿袍之人,不是关羽,又是谁。 “小礼,停车!”李孟羲拍了拍王礼的肩膀。 “俺这是马,不是车!”王礼纠正。 李孟羲不去反驳,他的确是口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