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百二十八章 棘手伤势 (第1/2页)
李孟羲跟军医田卜很熟了,用不着寒暄什么。 问过军医伤兵们的情况,李孟羲听着,渐渐皱起眉头。 攻山一战义军伤亡惨重,刀枪伤倒罢了,还好处理,有烈酒,按李孟羲说的处理方法,用烈酒对着伤口冲洗一遍,然后再用沸水里煮过的幔布包扎伤口,三天换一次包扎布就行。 只要能止住血,防止感染,以目前的条件,剩下的就全靠伤兵自己痊愈了。 但此次攻山,造成了一些很麻烦的伤势,骨折的,脑袋被石头砸到昏迷不醒的,比比皆是。 轻的不用管,重度骨折,手臂明显折断了的,军医只能把伤兵骨头给掰直,然后对上,再用树枝夹着缠起来固定,除此之外,别无他法。 骨头完全离断性质的骨折,要进行外手术,刨开皮肤组织露出骨头,然后强力把骨头对齐,再在两截断骨上,用钢条和螺丝钉,把骨头紧紧的锁紧,这样完全断掉的骨头,骨茬能牢牢地接在一起,然后能长好。 除此以外,军医鲁犁说的,只是把骨头从外面掰正,然后用树枝去夹好固定,李孟羲认为这样断骨是长不好的。 就像把一根木棍给折断一样,把两根断掉的棍再对一起,稍微动弹一下,茬又开了,必须得用强力手段固定。 中医有正骨术,不动大手术也能接驳断骨,李孟羲很信任中医。但是,能不动手术可以接驳的情况,不是最严重的情况。 最严重的情况,如现下遇到的,骨头完全断成几段了,正骨术能起到多大作用李孟羲很怀疑。 李孟羲问军医把握是几成,军医竟然说,有六成把握。 李孟羲诧异的看着他。 然后,为了反驳田卜,李孟羲从地上捡了个草棍演示,“田卜你看,这棍儿就是骨头,骨头折了,咔嚓一声断成两半,你把骨头对起来,稍微动下,就开了。骨头还怎么长好?” 军医田卜很认真的想了一会儿,他看着李孟羲两只手中各拿了一半分的很开的两个木棍,“不会分这么开。”军医说到。 “额。”李孟羲愣了下。 随后军医解释,骨头虽然完全断了,但是断骨的茬离得很近,因为骨头上连着筋,还有皮肉,虽然骨头断了,有筋和肌肉限制着其移动,所以比较好接上。 “奥。”李孟羲恍然的奥了一声。 李孟羲错误的认为,细长的臂骨是一个棍,其实骨骼不是单独的孤立的,而是依存于人体系统而存在。 骨头虽断了,外面的筋,肌肉等还没断,这些软组织,又拉扯着断骨不至于错位太离谱。 断了,但是没错位太远。 所以在不进行大手术的情况,断骨接驳没想象中的那么难。所以军医说手臂骨折了的伤兵骨头能长好有六成可能。 难怪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人士去呢。 尽管军医田卜是汉末的传统中医,而李孟羲来自两千年后,接触过很多匪夷所思的先进医学技术和理念。 然而,李孟羲凭空瞎想的理所当然,和实际情况差了十万八千里之远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