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_第一百八十三章 火如墙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一百八十三章 火如墙 (第2/2页)

,但目前没得竹子,要是能遇到一片竹林就好了。
  竹林又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,只是可能因为气候的原因,北方少有竹林。
  问及关羽他麾下的几百奔袭之士,带的被子铺盖等杂物和长短兵器各有几何,关羽从没关注过这件事,一时无法作答。
  “这便是将军的不足了,军中事无巨细,不必细管,但不可不知。若突遇战事,不知麾下有枪兵几何,刀盾几何,弓弩几何,如何排兵布阵?”李孟羲直言关羽之短。
  关羽也不以为辱,正色拱手一礼,“受教。”
  关羽虽说不察麾下各类兵种数量是多少,但士卒背负之物有多少,他大致是知道的。
  刀盾兵,带刀一把,盾一面,可装干粮十斤的粮袋一个,水囊一个,木碗或陶碗一只,稿,席,各一,被褥两只,一铺一盖,没了。
  不管是什么兵种,基础的物资都是干粮水囊木碗,铺盖卷被子这些。
  不同兵种随行物品的区别在兵器。
  枪戈兵带一根长枪或戈,副手兵器是一把环首刀。
  弓弩兵带弓弩一张,箭两筒,四十至六十支箭。
  兵种就大致这三种,而且士兵们目前没有重甲,不需要有人专门背重甲。
  除此以外,每一什还有一顶帐篷,每一什还有一名伙夫需要背着粮食,煮粮食的大瓦罐,甚至还得背干木头。干木头升火没有烟,若是湿木头,烟隔一两里都能看得见。
  帐篷是很沉的,背帐篷的人,就没办法再背自己的被子和铺盖卷了。
  李孟羲好奇,既然背不了,那怎么办?是交给别人背不,可别人也有东西要背的。
  关羽给出的回答是,负责背帐篷的人不需要再带铺盖被子。
  也就是说,一什十个人,只带九床铺盖,晚上休息的时候,把稿席铺一起,接成个大通铺,十个人一起挤在九张床上,盖九张被子。
  让李孟羲纠结不已的问题,竟然以这么简单的解决了。
  李孟羲不由自嘲,生活经验还是太欠缺,根本不了解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。
  其实如果再极端一点,两人带一个床铺也能睡下的,无非挤一点而已。
  问题李孟羲全弄明白了,他拍着胸膛大包大揽大揽的说,这事包在他李孟羲身上。
  关羽和刘备相视一眼,哈哈笑了。
  李孟羲从没办砸过一件事,值得信任。
  天色已晚,关羽刚巧回来,借机又教了两人孙子兵法一小段,等李孟羲背熟,月已上中天。
  和关羽刘备两人告别时,李孟羲特意跟刘备提了木匠营想扩军之事,至少再得找十个木匠。
  “此事交给我,明日我替你把木匠找来。”
  刘备应下了此事。
  ——
  回答车上睡觉,弟弟却反常的不肯睡觉,非要扒着车往外看什么。
  李孟羲好奇,爬了起来,他顺着弟弟看到方向一看,嚯,远出,较远处,东南西北四个方向,钉在地上的那些木桩,每个木桩上都绑着一个火把,远远看去,漆黑一片的营地四周,方方正正的火把如同长墙围列四向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