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292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92节 (第2/3页)

但也不是一无是处,比如一代名将郭子仪,那就是武举出身。

    ??宋代一开始是没有武举制度的,赵家人重文轻武,可总这样也不是办法,被北方游牧民族压着打了好多年,没办法,才不得不使用了武举制度。

    ??宋代武举制度与科举制度是相似的,也是三级考试,解试对应乡试,省试对应会试,殿试自然是一样。但宋代武举制度在解试之前,加设了一级,名为:引试。

    ??所谓的引试,就是比试,看看你有没有真功夫,只会耍猴和被猴耍的不能去,没功夫就别跑去解试了,省得耽误人家排队……

    ??铁铉倾向于照搬宋代的武举制度,从朱允炆的安排上来看,他似乎也倾向于这类方案。

    ??不过在细节上总还是要调整。

    ??《武举法》需要明确科举内容,录取标准,俸禄标准,中式授官……繁琐的很,还需要与五军都督府对接,兵部在接下来的半年内,怕是没好日子过了。

    ??朱允炆忙碌完政务,便陷入沉思。

    ??推出武举制度,自然是有好处的,抵御外侮、维护统一,需要这些人,镇压反抗、维护统治,也需要这些人。

    ??只是,武举选出来的人才,未必是真正的将才,真正的将才,是需要经过战争打出来的。

    ??今年十月份首次开科举,什么时候机会成熟了,收拾安南的时候可以带一批人去,如果能再出一个两个张辅一样的人才,那将是大明之幸!

    ??即使是没有张辅级的将才,出几个悍勇的武将,也是不错的。

    ??说白了,这是一场投资。

    ??“皇上,都察院左都御史戴德彝求见。”

    ??双喜低声禀告。

    ??朱允炆点了点头,示意请其入殿。

    ??戴德彝行礼后,道:“皇上,春闱考试即将发榜,殿试也将如期举行,臣请命自二甲、三甲之中,选出六十贡士入都察院。”

    ??朱允炆揉了揉眉头,道:“戴爱卿,都察院前不久新增两百余人,这才撒至大江南北,又要六十贡士,是否有些过了?”

    ??都察院作为监察机构,人多是有好处的,但人太多了也是个麻烦,现在主管都察院的是戴德彝,他能控得住场面,若是他日换了人,谁能控制如此大的盘子?

    ??若监察机构成为了言官朝政攻讦的工具,一人一封奏折,都足以将任何大臣乃至自己淹没!

    ??要知道,在朝廷中,谁的声音大,谁的声音多,那谁就占优势。

    ??六部之首的吏部,总共才两百多人,一个都察院都三百多了,再加人,都要朝四百去了,这些人可都是会说话,会写弹章的。

    ??处理个政敌,冤枉个好人,扶持个傀儡,也不是不可能的事。

    ??刘基刘伯温当年就这样玩过,结果是朱元璋对李善长“屡屡不满,多有呵斥”。

    ??戴德彝一脸严肃地回道:“皇上,臣索要六十人,不为监察地方,只对都察院所派御史作监察,以防御史勾结地方,懈怠胡为!”

    ??第三百四十七章 调整内阁,新四人组

    ??监察里面的监察?

    ??朱允炆眯着眼看着戴德彝,这个家伙倒有些想法,想在都察院内部设置一个监察都察院的部门,沉思少许,道:“六十人?朕可以批准,但有个条件。”

    ??戴德彝放松下来,问道:“不知皇上有何指示?”

    ??朱允炆起身走向戴德彝,道:“既然这六十人负责监察都察院御史,那就不能归于都察院,应设置在东厂之下,对六部、内阁与朕负责,而不对都察院负责。”

    ??戴德彝惊讶地后退一步,连忙道:“这不太合适吧?”

    ??朱允炆严肃地看着戴德彝,摇了摇头,道:“让都察院自我监督,早晚会出问题。不若在东厂专门设置一个御史盘查司,专司御史调查之事。若发现御史与地方勾结,欺瞒朝廷,舞弊贪污,可直报朝廷。”

    ??戴德彝悻悻然退出武英殿,自己只是想在都察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